有一个算法,4乘以2,大于6乘以1。说的是一亩稻田,种一季稻如能收获600公斤,种双季稻则可以收获两个400公斤。我国因为人口多、耕地紧张,不能像美国那样可以让土地种一年休息一年,而是每一块土地都需要尽可能地充分利用。也许大家从全国两会上听到过农业方面的一个热词,提高复种指数。复种指数,指的就是一块田里一年种收几次。我国南方一些省份的复种指数大于2.4,北方略低,而全国的平均在1.5~1.6。也就是说,平均一块地里有1.5次成熟。通过科技的支撑,比如早熟品种的选育,复种指数还是有提高的空间。这也是藏粮于技、藏粮于地的体现之一。
除了麦稻轮作,一块耕地还可以混作、间作、套种。在同一块稻田,去年种稻今年种玉米,轮着来。轮作的科学意义在于保持和培植地力,而且也有利于减少病虫的发生,因为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病虫危害,一些病菌虫子会一下子找不到去年熟悉的主人去哪里了。还有混合种植,相间种植,一种套一种等等。有的稻田会间隔着种几行籼稻几行粳稻,可以提高病虫的抗性。我记得自己家里小时候,没等麦子成熟,西瓜大苗就种进去了。桑下豆青青,桑树没开始茂盛的时候,同一块地里见缝插针的豌豆、土豆已经成熟收获了。晚稻还没成熟的时候,紫云英种子已经撒下去了。等稻子收完,地里很快又现出一层毛茸茸的绿。
父亲原来有一块稻田,改种成苗木。遇到苗木跌价没卖出去,后来干脆就长成了一片小森林。但是有绿荫没产出,父亲看着着急,就移除了一些弱小的小树,让阳光进来,匀出一寸种点菜蔬。方寸之间,几十株青菜苋菜,几十棵玉米莴苣,几窝土豆,几架豇豆,还有一挂挂的茄子辣椒。沿着池塘一边间隔种几株枇杷、桃子、葡萄。顺着树干种上了会爬树的丝瓜、扁豆。田埂上还长满了紫苏、车前子。一段时间不去,又换了阵式。整整齐齐,一年到头常有时蔬上桌。复种指数挺高的。我说父亲,你这纯属全天候立体化种田。
乡下田野,犁铧不歇。每一块土地都是英雄。
梅子黄时雨有点多
一
又又下雨了,一整天一整天地浇泼。整个农业的心都揪着。
“一晚上没睡好。总在担心这600多个品种,怕下大雨,希望天气正常。”广西一家水稻公司的唐总在朋友圈这么感叹。
好多地方都受淹了。去年入梅以来,我国南方大范围迎来了一轮接一轮的持续强降雨。长江中下游地区鄱阳湖、洞庭湖、太湖、千岛湖水位都处在警戒线,新安江水库自建成以来第一次9孔泄洪,防汛抗洪进入关键时期。
鄱阳湖水位更是达到了历史新高,大片大片的农作物受灾。江西省也是水稻生产大省,六七月间,正是早稻准备收获、中稻插秧结束、晚稻开始育秧的时候,受洪水灾害就比较严重。就快要收获的早稻,成片浸水倒伏,有的都穗上发芽了。处在田间生长期的中晚稻呢,也是大片泡在水里,有的淹没了头顶。
抗洪救灾的艰难时刻,人民子弟兵又一次冲在了最前面。电视、媒体上看到子弟兵奋勇抗洪的场面,总是让人感动不已。感动的事还有好多,比如2021年受疫情影响延期一个月的高考,全社会参与的互助互帮。灾害面前,中华民族同心共气、同舟共济的优良秉性,是克服灾情的最好办法。农业人也时刻守在田间地头,排水的排水,清沟的清沟,洗苗的洗苗,尽力开展生产自救。这时没有什么比尽力保护好农作物更重要的事了。
衢州常山,父亲有一块水稻田也受淹了。水稻自己会游泳的,我当时还这么半认真半开玩笑回答。因为我知道稻子刚插秧不久,还处在苗期,如果洪水退去快,影响不大的。而且水稻本身也有一定的耐淹能力,淹水状况下能进行一定限度的无氧呼吸。没想到过了几天,稻田再次受淹。“稻子从混黄的泥水里冒出头来,委屈而倔强。父亲手执木勺,冒雨下田,一勺一勺泼水,为稻洗濯。”后来看到他这样写道。我瞬间收住了嘴,认真地一起帮助他,给他技术补救措施的建议。
稼穑艰辛,而稻坚强。
二
长江中下游一带在初夏经常会出现持续个把月的阴沉多雨天气,雨期较长,雨量集中。此时正逢江南梅子黄熟,所以俗称“梅雨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