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梅实迎时雨,苍茫值晚春。”唐代柳宗元在《梅雨》一诗中就描写过梅雨季,说明梅雨季至少存在很久了。梅雨季的典型特征是高温高湿。高温度高湿度,是万物生长旺盛的好条件,挂着树枝上藤蔓上的瓜果一天一个样,水稻苗两天就能长出一个分蘖。当然,细菌等微生物也繁殖很快,沾衣及物,皆出霉点。所以梅雨有个别名叫做“霉雨”。人身上也是终日感觉湿答答的。有时看到建筑物的墙壁上都汗珠直冒,梅雨季节,空气中的湿度真是高。
气象学上说,梅雨季的形成是太平洋暖湿气流向北移动,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有一定力量,于是冷暖空气在这个维度空间相遇对峙,双方处于拉锯状态形成稳定的降雨带。有时候南一点,有时候北一点。理解一下确实是的,地处热带交界的海南,旱季是旱季,雨季是雨季,还是分明的。随着纬度上移,冷暖空气终在北纬30度附近相遇而存胶着状态。
2021年的梅雨特别凶猛。网友都形容为“梅超风”“暴力梅”。气象专家解释说,是今年的大气环流比较异常,入梅以来两边气流都比较强劲,造成了冷暖空气在南方地区持续交汇的局面,有时各占上风,梅雨带就长时间在这个纬度上来回摆动。
原来是强强相遇,在空中持续较劲。弄得地上遭殃了。
艰难中也还是有好消息传来。
据报道,江西赣州有一项北宋时期修筑的福寿沟下水道水利工程,千百年来一直保护赣州古城区免受水患之灾。福寿沟的设计依据了地势特点,采取分区排水,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,走向形似篆体“福”“寿”二字,把赣州城内的池塘连了起来。如果遇到大暴雨,排水速度不够快,可以把水排入池塘。福寿沟还可以把雨水存储起来,需要用水时还可以把储存起来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。这次洪水灾害,赣州古城区也依然无恙。
三
大水退去,稻叶上会蒙着一层淤泥沙,造成稻叶片呼吸不畅。这时需要抓紧清洗稻苗,以帮助稻叶片重新焕发、恢复正常的光合作用。
想起来有一年我们在印尼种田。还是旱季呢,却也因为连续几天的急暴雨,大水很快漫过了河堤淹没了我们的几百亩稻田,有些低洼的稻田乃至一片汪洋。我知道那时稻子淹在水里的难受,心里着急却也颇感无奈,只能等洪水退去。一起去的一位同事,夜里也坐立不安,打着手电涉水去看淹水的稻田,是不是洪水退去了一些。等到第三天,好不容易稻子露出了水面,一片狼藉又是沾满了泥浆,看了真是让人悲伤。痛心之余也紧急地与同事一道,每人背上一个喷雾器,走在稻田里来回喷洒清水。看到稻子一点点干净清爽起来,大口地呼吸,心里才总算找回到一点轻松。后来稻子总算有些收成。
大水过境,也使得稻田病虫害容易发生。趁天气好转,需要及时清沟排淤,喷施药剂预防。大水也冲走了肥料营养,需要看好时间补充,来促进正常生长。有些被洪水冲毁严重的稻田,稻子也倒伏趴在地上,恢复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。这时间,储备的救灾备用稻种,就能派上大用场,或者改种其他短季节的红薯或者大豆,以尽可能地挽回损失。抗洪救灾助农,大家都在行动起来。湖北中香农科的曹总,紧急组织调运了几百万斤的早熟种子,烘干,精选,分装,调运,争分夺秒地运到江西受灾区域,准备好重新播种下去。
哪怕没有怎么淹水,长时间的阴雨天气,稻子也会生长得不健康。这些天我走在试验田里,看到好多稻子僵在那里,呆呆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。因为缺少阳光,稻叶徒长得都发飘了。稻蓟马把好多绿稻叶都吃得发白了。好在研究所建有一个田间管理的专业团队,能够随时下田了解情况,采取对应技术措施。比如发僵不发棵的稻田,适当喷一点植物生长调节剂,三天之后稻子果然好转了。
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,生命体对环境都有个渐渐适应的过程。为了排涝也不能把稻田的水一下子放干了。要不然,紧接着的是晴热高温天气,暴雨之后暴晒,很容易造成农作物二次伤害,稻子甚至会因生理性失水而青枯。
怎么说呢,风调雨顺有时不过是我们的一种美好祝愿。要想获得一个好的收成,“土、肥、水、种、密、保、管、工”农业八字宪法,一个字都不能少。
大雨什么时候能停下。天气预报一看,每天还是雨、雨、雨。好愁人的雨。算算时间,应该快“出梅”了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