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来惭愧,虽然我是一个文字工作者,但最开始对待绘本的态度却颇为漫不经心和轻慢。因为生孩子晚,身边朋友的孩子都已经能跑能跳甚至到了上学的年纪。我从朋友那儿继承了各种各样的养娃必需品,大到小床、摇椅、爬行垫,小到衣服、奶嘴(全新的)。第一年里,小孩更新换代的东西很快,我们乐得接受朋友们的善意与爱,基本上没有花什么钱置办小孩的“行头”。
大约在小孩六个月左右,一位朋友将她孩子小时候喜欢读的书全部打包,装了两大箱送给我。我将这些书摊开在地板上,理了整整一天才收拾明白。六个月的远星还只会哼哼和用眼神与我交流,我每天从这些书里抽出一两本我喜欢的,坐在她身边读给她听。在没有这些书之前,我给她读书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。我重新看了《意大利童话》,读了《安徒生童话》,挑觉得写得特别好的章节朗读给小娃娃听。我也会读手边正在看的小说,读编辑中的书稿,甚至读报纸杂志上随便什么文字。
我当然知道阅读的重要性,知道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,所以我注重“读”这件事,至于读什么,则毫无章法。朋友送的那些绘本,我觉得挺有意思,但仅限于“挺有意思”,内心并不重视。我没有想过从小孩的视角理解这些图画,那时候我对小孩的心理发育也一窍不通。
小远星就这样稀里糊涂地瞎听了近一年的书。从生下来到一岁,每天由我任性选择,听两小时的书。别的妈妈对自己孩子喜爱的书胸有成竹,我却完全摸不着头脑。我去咨询朋友,她说,你带孩子去书店,让她自己选,小孩知道自己喜欢什么。
真的吗?我颇为怀疑。
远星一岁的时候,我发现小区附近开了一家新书店(在黑石公寓里),里面有一小间绘本室,从0岁到青少年的图书都有。我很高兴,终于可以实践育儿书和身边榜样妈妈的说法——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阅读环境,带她去书店、在她身边读书,让她习惯书的存在。那天吃过晚饭,我将小朋友放在婴儿背带里,背她去书店玩。我把她放下来,让她蹒跚着在书架前随便摸。我也随机从低幼区的绘本里抽出一两本觉得她可能会感兴趣的,递到她手里,让她摩挲。
我非常随机地抽出了这本《大卫,不可以》交到她手里。刚过一岁的小远星专注地用小手飞快地翻着书页。“滋——”书页被撕了一个大口子。我就这样买下了这本书。她用这样意外的方式挑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本书。
这天晚上,我盘腿坐下,让她坐在我的两腿中间,然后从后面抱着她,两个相拥着读这本《大卫,不可以》。
这本书讲了调皮的小男孩大卫的日常生活。两页一跨页的大尺幅,描述一个大卫捣蛋的场景。他爬上椅子去拿茶壶,摇摇欲坠;他玩得满身泥巴,头上还插着草就走回干净的家里;大卫戴着海盗帽子在浴缸里洗澡,弄得到处都是水;大卫不穿衣服就跑出去,妈妈叫也不回来;大卫一边吃饭一边敲碗;大卫不肯睡觉,在床上瞎蹦跶。
有一个跨页是一整张大卫的脸。大卫将手指伸进鼻孔,妈妈怒吼道:“不可以挖鼻孔!”我的小孩看到这一页时哈哈大笑。她果断地学着大卫的样子,将手指插进自己的鼻孔,并回头观察我。我心里一动。很明显,远星已经喜欢上了大卫,并将自己等同于大卫。有意思!后面的故事中,大卫将妈妈的花瓶打破,被妈妈带到墙角罚站,眼角挂着一滴泪。妈妈此时温柔地唤他:“宝贝,来这里!”画面里,大卫张开双臂,眼睛睁得大大的。看到此处,原本平静地认真盯住画面的小远星突然变了表情,她的眼泪一滴一滴从眼眶涌出。她等不及我,自己用小手翻到最后一页。图画里,大卫的妈妈温柔地拥住大卫。小远星哇哇大哭起来。我一时错愕,搞不明白她这突然而至的喷薄情绪从何而来,赶紧放下书本,像书中的妈妈一样紧紧抱住她,抚摸她柔软的头发。她哭了好一会儿,然后从我的怀里抬头看我:“你是我的妈妈呀!”
原来如此。原来她将书中的妈妈认作我,看到“自己的妈妈”去抱住别人的孩子,她当然难以接受,所以大哭起来。
那一刻,我心中“噔”地亮起一盏灯,一条光明之道出现在眼前,一直通往远方。原来这就是绘本!用图画的语言,在尚不认得字、不懂得阅读的孩子心中搭起一座桥,与他们的心灵直接相连。我突然明白了那些理论书上讲过千百遍的“儿童视角”到底意味着什么。小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?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?绘本创作者就是把自己放到了儿童的位置,用儿童的视角感知万物。